首页 > 医疗资讯 > 正文

一个在中国制药企业工作的美国医生对“靶向药”的解释

创建有明 2020-11-06

“格列卫等靶向药物的原理无非是这样的;”

KIT是个激酶,EGFR、HER2等其他靶向药的靶点,也都是激酶,这些激酶都有一个共同点:需要结合一个能量分子ATP,才能工作。 如果把这些激酶理解为电子表,那ATP就是驱动电子表的纽扣电池。

没有电池,电子表就不走了;没有ATP,激酶也就不工作了。 电池需要放到电子表的电池仓里,ATP也需要进入激酶里的“ATP结合区”,这个就是激酶的秘密,也是癌细胞的秘密。 在很多癌细胞里,激酶上出现了“原发突变”,使得激酶过度活跃,才有了细胞无节制的生长,也就是癌化。 因为了解了这个秘密,药物学家才设计出了靶向药。格列卫、舒尼替尼、瑞戈非尼等激酶抑制剂,都是与ATP分子竞争,抢夺位子,造成鸠占鹊巢的事实,让ATP无法上岗。 电池进不了电池仓,电子表只能当块砖。 但是,癌细胞确实要比电子表复杂得多,因为癌细胞特别容易发生基因突变。

本来抗癌药是根据“电池仓”的形状设计出来的,所以才能抢掉ATP的位子,但是因为癌细胞的基因突变,电池仓的形状有所改变,抗癌药物就进不去了。 ATP毕竟与抗癌药物不同,即便“电池仓”有点儿突变变形,还是能够进入,甚至结合能力还更强了,总之可以一如既往地驱动癌细胞生长,导致癌细胞耐药性的出现。 所以,当GIST患者一线使用伊马替尼之后,就会产生耐药性突变,伊马替尼失效了,就需要新的药物。 可是,美国肿瘤专家表示,目前二线、三线使用的舒尼替尼、瑞戈非尼,也都是ATP的竞争性抑制剂,使用后自然还是会出现同样的耐药性。

(图片数据来源:文献[5]) 这样的耐药机制,在其他激酶中也常见。从临床治疗的情况来看,晚期患者终将对激酶抑制剂产生耐药性,而一旦耐药,就需要不停地换新药续命。